導師如何配合學校的輔導工作學校的輔導工作大約可包括生活輔導、學習輔導、心理輔導及生涯輔導四大項,其工作項目則計有:人際關係、情感問題、情緒調適、生活適應、學習方法、休閒活動、職業選擇、自我了解及進修問題等方面的輔導。此外還有測驗服務、心理衛生觀念的宣導及職業認識等方面的服務。其中一部分的工作是由學生輔導中心直接來推動執行,但有些工作則需導師全力的配合,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。究竟有那些方面的輔導工作需要導師配合呢?以下即分別就各個項目予以說明: 一、學生基本資料的建立學生基本資料是進行所有輔導工作的基礎。在新生入學時,學生輔導中心即會要求每位學生填寫個人資料。此項記錄表除了包括學生的姓名、年齡、籍貫、住址、親屬等基本資料外,也問及學生所感興趣的學科、休閒活動等資料。此外,記錄表上也有學生自我描述自己的人生觀、個性及學校生活等。這些資料可幫助輔導人員及導師很快的對學生有概括的認識。建立基本資料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幫助他們。讓學生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,每個人都有可能遭遇困難。當老師要幫助他們之前,若能對他們有更多的認識,所提出的協助也許較能切合他們的需要。此外,當學生的通訊處有異動時,導師也要提醒同學給導師新的資料。萬一學生發生緊急事件時,導師才能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繫。要使學生的資料在需要時發揮功用,都要靠導師平時點點滴滴的去蒐集、建立。 二、測驗結果的運用學校為了提高輔導的效果,常會借助心理測驗,以獲得更多學生的資料。如人格測驗、性向測驗、職業興趣測驗等可使老師及學生本人更了解學生人格、性向及職業興趣等方面的表現。心理測驗除了可以提供更多的訊息外,它還具有兩個優點:
三、與家長聯繫的工作導師可以將問題較嚴重的學生轉介給輔導中心,輔導人員為了能掌握輔導的重點,常需要學生各種有關的資料。對於學生學業、缺曠課、操行等方面的資料,學校有關單位都可隨時提供。但關於學生家居生活的資料,就得借助家長的合作,才能充分了解學生的校外生活狀況。這項與家長聯繫的工作,當然得由導師來進行。 由於輔導人員要輔導的學生甚多,輔導的對象問題也較複雜,因此與家長的聯繫工作,較不可能直接由輔導中心來執行。假如導師能多與家長聯繫,或者進一步安排家長與輔導人員晤談,這都有利於輔導工作的進行。導師不能因學生已轉介給輔導中心,就覺得事不關己。事實上,輔導中心只是居於協助的地位,負輔導主要責任的仍是導師。因此,導師應主動配合輔導人員的要求,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繫。 導師與家長的聯繫,除了從家長方面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校外生活外,更重要的是要與家長溝通觀念。使家長體認到輔導的成功,不能光靠學校單方面的努力,還得家長積極的配合,才能使學生的行為趨於正常。有些家長因忙於事業,甚少關心子女的家居生活。像此類的家長就得靠導師經常與其聯繫溝通,才能使其重視子女的家庭教育。 四、輔導成效的回饋有些學生經輔導中心輔導後,輔導人員並無法直接了解該名學生行為改變的情形。在此種情況下,導師除了與輔導人員討論輔導的策略外,並應將平常對該名學生行為的觀察反映給輔導人員知道。 輔導人員所面對的是各種不同問題的學生,因此在輔導方法上就必須針對不同的個案而調整。當輔導人員在調整輔導策略時,雖然可根據當事人說明輔導後改善的情形做調整。但有時當事人的報告相當主觀,跟他實際的情況不太一致。因此若有導師從旁觀察,或者與家長聯繫,彙集更多的訊息,就可將這些資料一併提供給輔導人員參考。經由導師對輔導成效的回饋,輔導人員較能掌握輔導的進展情形,也較能因個案的需要,而調整較適當的輔導策略。 五、觀念宣導的工作 學生輔導中心常會宣導一些觀念,如有益身體健康的──戒煙、戒毒;有關社會公益的──捐血、到育幼院擔任義工;有助心理健康的──降低焦慮、情緒的調適;或是有關學習適應的──正確的讀書方法、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。學生輔導中心有時會透過海報宣導這些觀念,有時則辦小型的演講為同學解說,或者印發有關資料送給各班。雖然輔導中心用了各種方法想讓同學能接受這些觀念,但有時同學還是沒機會接觸這些宣導的資料,或者雖然看到這些資料,但仍然不了解其中的涵義。此時,導師可利用班會時間為大家說明這些觀念的意義,或者讓同學一起討論。此種方式不但可使學生能切實了解這些觀念的意思,同時也能加深印象,進而願意接受這些觀念。
|